检测项目
物理性能检测:
- 粒度分布:D50值(偏差≤5%)、粒径跨度(Span值≤1.2,参照ISO13320)
- 密度测试:堆积密度(≥1.2g/cm³)、真密度(≥3.9g/cm³)
- 流动性:安息角(≤35°)、流速(≥10s/50g)
化学成分检测:- 主成分含量:氧化铝(Al₂O₃≥99.5%)、氧化铈(CeO₂≥99.8%)
- 杂质元素:铁(Fe<0.01%)、硅(Si<0.02%)、钙(Ca<0.005%)
粒度一致性检测:- 粒径分布宽度:D90/D10比值(≤3.0)
- 粒度均匀性:变异系数(CV≤5%)
硬度与耐磨性检测:- 莫氏硬度(≥8.0级)
- 磨损率(≤0.5mg/min,参照ISO18535)
表面特性检测:热性能检测:- 热稳定性:失重率(≤1%,500℃)
- 熔点检测(≥2050℃)
电性能检测:杂质残留检测:- 重金属含量:铅(Pb<0.001%)、镉(Cd<0.0005%)
- 水分残留(≤0.1%)
抛光效率验证:- 抛光速率(≥0.5μm/min)
- 表面粗糙度(Ra≤0.01μm)
环境适应性检测:- pH值稳定性(6.0-8.0)
- 耐酸碱性(失重≤0.5%)
检测范围
1.氧化铝抛光粉:用于玻璃和金属抛光,检测重点为硬度均匀性和粒度分布一致性。
2.氧化铈抛光粉:应用于光学元件,侧重化学纯度和粒径跨度控制。
3.金刚石抛光粉:针对半导体制造,聚焦耐磨性和杂质残留检测。
4.氧化锆抛光粉:用于陶瓷制品,检测热稳定性和密度均匀性。
5.硅基抛光粉:适用硅片加工,重点测试表面特性和电性能。
6.复合抛光粉:混合材料如Al₂O₃-CeO₂,检测组分比例和抛光效率。
7.纳米级抛光粉:粒径<100nm,侧重粒度一致性和比表面积。
8.水溶性抛光粉:用于环保应用,检测水分残留和pH稳定性。
9.磁性抛光粉:含铁基材料,聚焦磁性杂质和导电率。
10.高温抛光粉:抗热应用,检测熔点和热失重率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13320:202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(精度±1%,要求干燥分散)
- ISO18535:2016耐磨性试验(载荷5N,转速60rpm)
- ASTME1019-18金属元素分析(检测限0.0001%)
国家标准:- GB/T19077-2016粒度分布测定(精度±2%,允许湿法分散)
- GB/T223-2020化学元素测定(检测限0.001%,方法更简化)
- GB/T1033-2022密度测试(范围0-5g/cm³)
(国际标准如ISO通常要求更高精度和特定分散条件,而国家标准如GB/T允许更灵活操作)
检测设备
1.激光粒度仪:MalvernMastersizer3000(范围0.01-3500μm,精度±0.5%)
2.X射线荧光光谱仪:ShimadzuEDX-8000(检测限0.001%,元素范围Na-U)
3.电子天平:METTLERTOLEDOXP205(量程0-220g,精度0.01mg)
4.莫氏硬度计:MitutoyoHM-200(标尺0-10级,载荷100g)
5.磨损测试机:Taber5750(转速0-100rpm,磨轮CS-10)
6.比表面分析仪:MicromeriticsASAP2460(范围0.01-1000m²/g,精度±1%)
7.热重分析仪:NetzschTG209F3(温度范围RT-1500℃,精度±0.1℃)
8.pH计:HANNAHI2211(范围0-14,精度±0.01)
9.密度计:QuantachromeUltrapyc1200e(精度±0.02g/cm³)
10.抛光效率测试仪:BuehlerEcoMet300(载荷0-50N,速度10-500rpm)
11.表面粗糙度仪:MitutoyoSJ-410(范围0.01-40μmRa,精度±0.001μm)
12.电导率仪:EUTECHCON700(范围0-200mS/cm,精度±0.5%)
13.恒温烘箱:MemmertUF110(温度范围0-300℃,精度±0.5℃)
14.真空过滤装置:SartoriusStedimFiltration(压力范围0-1bar)
15.光学显微镜:LeicaDM2700M(放大倍率50-1000x,分辨率0.2μm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