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化学成分分析:
- 镉含量:检测限≤0.0005%(参照ISO7530)
- 重金属杂质:铅≤50ppm、铁≤100ppm(参照ASTME354)
- 锌纯度:≥99.9%(参照GB/T26047)
物理特性检测:- 粒度分布:D50值(参照ASTMB822)
- 密度:表观密度≥2.5g/cm³
- 水分含量:≤0.1%(参照ISO6496)
氧化度测试:- 氧化锌含量:≤1.0%(参照GB/T4374)
- 表面氧化层厚度:≤5μm
重金属限量测试:- 镉迁移量:≤0.01mg/kg(参照EN71-3)
- 砷含量:≤10ppm
- 汞含量:≤5ppm
粒度控制参数:- 筛余物:≥95%通过400目筛网
- 细度模数:1.8~2.2
酸碱度测定:- pH值:6.5~7.5(参照ASTME70)
- 水溶性氯离子:≤100mg/kg
磁性物质检测:- 磁性杂质含量:≤0.001%(参照ISO9034)
热稳定性测试:- 热失重:≤0.5%(参照GB/T6284)
- 熔点偏差:±2℃
包装完整性检测:- 密封性测试:无泄漏(参照ISO2233)
- 防潮性能:湿度≤5%
电化学性能:- 电极电位:-0.76V~-0.80V(参照ASTMG5)
- 腐蚀速率:≤0.01mm/year
检测范围
1.电镀用锌粉:应用于防腐涂层,检测重点为镉含量超标风险及粒度均匀性
2.颜料锌粉:用于油漆和涂料行业,关注重金属杂质限量及颜色稳定性
3.化工催化剂锌粉:涉及反应效率,侧重镉迁移量及热稳定性测试
4.电池材料锌粉:用于锌-空气电池,强调电化学性能及杂质元素控制
5.合金添加剂锌粉:在冶金工业中,检测核心为锌纯度及氧化度
6.医药用锌粉:用于药物辅料,重点测试砷、汞等有毒元素含量
7.食品级锌粉:涉及食品包装材料,检测镉迁移量及pH值安全性
8.纳米锌粉:应用于纳米技术,侧重粒度分布检测及表面特性
9.回收锌粉:来自废弃物再生,检测重金属杂质谱及磁性物质
10.涂料添加剂锌粉:用于建筑涂料,关注水分含量及密度一致性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7530:2021锌粉中镉含量测定-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
- ASTME354-21重金属杂质测试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
- EN71-3:2019玩具安全-重金属迁移量测定
国家标准:
- GB/T26047-2022锌粉化学成分分析方法
- GB/T4374-2021锌粉氧化度测定-滴定法
- GB/T6284-2020固体材料热失重测试方法
国家标准GB/T26047采用酸消解预处理,而国际标准ISO7530要求微波消解以提高精度;ASTME354使用等离子体技术检测限更低,GB方法在杂质谱分析中允许较高偏差。
检测设备
1.原子吸收光谱仪:型号AA-7000(波长范围190-900nm,检测限0.001ppm)
2.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:型号ICP-MS2000(分辨率0.8amu,检测限0.0001ppm)
3.激光粒度分析仪:型号LS230(测量范围0.02-2000μm,精度±1%)
4.电子天平:型号AE260(量程0.1mg-260g,精度0.01mg)
5.烘箱:型号DHG-9030(温度范围室温-300℃,控温精度±1℃)
6.pH计:型号PHS-3C(测量范围0-14,精度±0.01)
7.热重分析仪:型号TGA550(加热速率0.1-100℃/min,灵敏度0.1μg)
8.磁性分离器:型号MS-100(磁场强度0.5T,分离效率99%)
9.筛分机:型号SS200(筛网尺寸20-400目,振动频率50Hz)
10.电化学工作站:型号CHI760E(电位范围-10V至+10V,扫描速率0.001-1000V/s)
11.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:型号UV1100(波长范围190-1100nm,带宽1nm)
12.微波消解仪:型号MW3000(温度控制精度±2℃,压力范围0-100bar)
13.X射线衍射仪:型号XRD6100(角度范围5-90°,分辨率0.01°)
14.扫描电子显微镜:型号SEM5500(放大倍数10-300000x,分辨率1nm)
15.水分测定仪:型号MA35(量程0-100%,精度±0.05%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