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防水性能检测:
- 渗水量:测量值≤50g/m²(参照GB/T23457-2009)
- 防水等级:标准二级合格
- 渗透时间:≥30分钟无水渗漏
水流动力学检测:- 流速:≥5L/min(标准降雨强度)
- 排水效率:≥95%
- 水流分布均匀性:偏差≤10%
结构强度检测:- 抗压强度:≥20MPa(参照ISO679)
- 弯曲强度:≥15MPa
- 冲击韧性:≥10J
耐久性检测:- 冻融循环次数:≥50次无裂纹
- 耐候性评级:UV暴露1000小时无变色
- 化学稳定性:pH耐受范围6-8
尺寸精度检测:- 长度偏差:±2mm
- 角度公差:±1度
- 厚度一致性:变异系数≤5%
表面特性检测:- 粗糙度:Ra≤10μm
- 摩擦系数:动态值0.4-0.6
- 光泽度:≥60GU
热性能检测:- 导热系数:≤0.8W/m·K
- 热膨胀率:线性变化≤0.05%/°C
声学性能检测:化学稳定性检测:安装性能检测:- 接缝密封性:泄漏量≤0.1L/h
- 固定强度:≥500N
- 接合耐久性:循环加载1000次无松动
检测范围
1.粘土筒瓦:检测重点为天然材料的防水渗透率和冻融耐久性,确保传统工艺下的水密性。
2.陶瓷筒瓦:侧重高温烧结后的表面光泽度和化学稳定性,测试高温环境下的排水效率。
3.混凝土筒瓦:关注抗压强度和尺寸精度,测试重载条件下的水流动力学性能。
4.琉璃筒瓦:检测釉面耐候性和色彩稳定性,验证装饰性涂层对排水速率的影响。
5.金属涂层筒瓦:测试涂层附着力及耐腐蚀性,重点为盐雾环境下的防水等级。
6.复合材料筒瓦:测试界面结合强度和热膨胀率,确保多材料层在温差下的排水均匀性。
7.再生材料筒瓦:检测环保成分比例和结构耐久性,侧重再生资源的渗水量控制。
8.仿古筒瓦:验证历史兼容性的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,确保传统排水模式的流速稳定性。
9.轻质筒瓦:重点测试重量负载下的抗压强度和接缝密封性,测试轻量化设计的水流效率。
10.定制筒瓦:根据特定形状检测水流分布均匀性和安装强度,确保个性化屋面的长期防水性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
-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
- ISO15686建筑构件耐久性测试方法
国家标准:- GB/T23457-2009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
- GB/T17371硅酸盐水泥制品试验方法
- GB/T9966天然石材试验方法
方法差异说明:国际标准更注重通用环境模拟,如ISO15686采用加速老化测试;国家标准如GB/T23457侧重本地化降雨参数,例如测试压力设置差异为GB标准采用固定水压,而ISO使用变量模拟。
检测设备
1.流量计:FL-2000型(精度±1%,量程0-100L/min)
2.万能材料试验机:UTM-500型(载荷范围0-100kN,分辨率0.01kN)
3.恒温恒湿箱:CHC-300型(温度范围-40°C至150°C,湿度控制10-95%RH)
4.声级计:SL-100型(频率范围20Hz-20kHz,精度±0.5dB)
5.表面粗糙度仪:SR-50型(分辨率0.01μm,测量范围0-200μm)
6.光谱分析仪:SA-750型(检测限0.001%,波长范围200-800nm)
7.冻融试验箱:FT-100型(循环温度-30°C至20°C,循环次数可设)
8.UV老化测试仪:UV-800型(辐照度1.0W/m²,波长290-400nm)
9.渗透测试装置:PT-200型(水压范围0-1MPa,泄漏检测精度0.01L/h)
10.尺寸测量仪:DM-150型(精度±0.01mm,量程0-500mm)
11.摩擦系数测试机:FC-300型(载荷0-1000N,速度可调0.1-10mm/s)
12.热导率测定仪:TC-400型(测量范围0.01-5W/m·K,精度±2%)
13.酸碱腐蚀槽:AC-250型(溶液pH范围1-14,温度控制±1°C)
14.振动测试台:VT-350型(频率范围5-200Hz,振幅±10mm)
15.数据采集系统:DAQ-500型(采样率100kHz,通道数16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