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物理性能检测:
- 尺寸精度:长度偏差±2mm宽度偏差±1.5mm(参照GB/T3810.2)
- 吸水率:吸水率≤6%(参照ISO10545-3)
- 表观密度:≥1.8g/cm³
力学性能检测:- 抗压强度:≥15MPa(参照GB/T8489)
- 抗弯强度:≥12MPa
- 冲击韧性:冲击功≥2J
化学性能检测:- 化学成分:SiO₂含量40-60%、Al₂O₃含量20-30%(参照GB/T3810.11)
- 有害物质:铅释放量≤0.5mg/kg(参照ISO10545-15)
耐候性检测:- 抗冻循环:≥50次无裂纹(参照GB/T3810.12)
- 耐热冲击:温度变化±30°C无破坏
表面质量检测:- 缺釉缺陷:面积≤1cm²
- 裂纹检测:无可见裂纹
- 光泽度:60-80GU
吸水膨胀检测:- 湿膨胀率:≤0.1%(参照ISO10545-10)
- 干收缩率:≤0.05%
耐久性检测:- 风化试验:盐雾暴露500小时无腐蚀(参照GB/T10125)
- 耐磨性:磨损量≤0.15g/cm²
热性能检测:- 导热系数:≤0.5W/(m·K)
- 热膨胀系数:5-8×10⁻⁶/°C
声学性能检测:环境适应性检测:- 酸雨模拟:pH3溶液浸泡无变化
- 紫外线老化:1000小时无褪色
检测范围
1.赤陶筒瓦:传统烧结陶土,重点检测抗压强度和吸水率以确保结构稳固性
2.釉面筒瓦:表面釉层处理,重点检测釉面附着力和耐酸性以防止剥落
3.黑陶筒瓦:高铝含量材质,重点检测化学成分和热膨胀系数以控制变形风险
4.红陶筒瓦:铁氧化物基材,重点检测抗冻循环和风化试验以增强气候耐受性
5.青灰筒瓦:含钙硅酸盐材质,重点检测表面质量和耐磨性以维持外观耐久
6.素烧筒瓦:未釉处理产品,重点检测吸水率和尺寸精度以保证防水性能
7.低温烧制筒瓦:低温烧结工艺,重点检测力学强度和湿膨胀率以避免开裂
8.高温烧制筒瓦:高温致密化材质,重点检测化学稳定性和导热系数以提升热阻
9.复合型筒瓦:添加纤维增强物,重点检测冲击韧性和隔声量以优化建筑安全
10.再生陶土筒瓦:回收材料制造,重点检测有害物质和环保适应性以实现可持续性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10545-3:2018陶瓷砖吸水率试验方法
- ISO10545-10:2020陶瓷砖湿膨胀测定方法
- ISO10545-15:2021陶瓷砖铅镉溶出试验方法
- ISO10545-12:2022陶瓷砖抗冻试验方法
国家标准:- GB/T3810.2-2016建筑陶瓷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测方法
- GB/T3810.11-2016建筑陶瓷化学成分分析方法
- GB/T8489-2008建筑陶瓷抗压强度试验方法
- GB/T10125-2021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方法
- GB/T3810.12-2016建筑陶瓷抗冻试验方法
国际标准ISO10545系列采用室温测试条件,国家标准GB/T3810系列规定温度20±2°C和湿度50±5%恒定环境;ISO抗冻试验循环次数基准较低,GB标准增加极端温度梯度测试。
检测设备
1.数字卡尺:MITUTOYOCD-15CPX(精度±0.01mm)
2.万能材料试验机:SHIMADZUAG-X(载荷范围1N-100kN)
3.吸水率测试仪:LABTECHLWI-100(分辨率0.01%)
4.冷冻试验箱:ESPECPL-3J(温度范围-40°C至+150°C)
5.光谱分析仪:THERMOARL4460(检测限0.001%)
6.表面粗糙度仪:TAYLORHOBSONSurtronic25(精度±0.05μm)
7.冲击试验机:ZWICK5113(冲击能量0.5-50J)
8.热膨胀仪:NETZSCHDIL402C(温度范围-150°C至+1600°C)
9.盐雾试验箱:Q-FOGCCT(盐雾浓度5%)
10.紫外线老化箱:Q-LABQUV(波长340nm)
11.耐磨试验机:TABER5135(载荷1kg)
12.导热系数仪:NETZSCHHFM436(精度±3%)
13.隔声测试室:B&K4232(频率范围50-5000Hz)
14.酸度计:METTLERTOLEDOS220(pH检测范围0-14)
15.显微镜:OLYMPUSBX53(放大倍数1000×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