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重金属总量检测:
- 总汞含量:限量值≤0.1mg/kg(参照GB 13078-2017)
- 汞形态分布:无机汞占比(≥85%判定污染源)
生物有效性测试:- 可溶性汞含量:人工胃液提取率(pH1.5,37℃±1℃)
- 生物富集系数:肝组织汞残留/饲料汞比值(≤0.05)
协同污染物筛查:- 砷汞协同系数:As/Hg质量比(阈值≥10)
- 镉汞互作效应:Cd²⁺存在下甲基汞转化率(≤15%)
加工过程监控:- 热解汞损失率:105℃烘干失重(≤8%)
- 辐照残留汞:γ射线处理后甲基汞增量(≤0.01mg/kg)
添加剂影响检测:- 蒙脱石吸附率:汞离子结合容量(≥45mg/g)
- 硒拮抗效应:Se/Hg摩尔比(≥1:1时抑制率≥40%)
稳定性测试:- 储存迁移率:加速试验40℃/75%RH下汞渗出量(≤5%)
营养组分干扰:- 蛋白质结合汞:0.22μm超滤膜截留率(≥90%)
- 脂肪基质干扰:索氏提取后汞回收偏差(±3%)
微生物代谢产物:- 甲基化速率:厌氧菌群产CH₃Hg⁺浓度(≤0.002μg/g·d)
环境背景值:风险测试指标:- 目标危害系数:THQ(≤1.0)
- 最大日耐受量:TMDI(≤0.23μg/kg·bw)
检测范围
1. 植物源性饲料:玉米/豆粕等谷物原料,重点检测无机汞吸附态及霉菌毒素协同效应
2. 动物源性饲料:鱼粉/肉骨粉,侧重甲基汞形态分布及热加工降解产物
3. 水产配合饲料:鱼虾膨化饲料,监控海洋生物富集汞及抗氧化剂干扰
4. 反刍动物精料:瘤胃环境模拟检测汞甲基化潜势
5. 禽类预混料:微量矿物质添加剂中汞杂质控制(≤0.05mg/kg)
6. 宠物干粮:高温挤出工艺下汞形态转化率测定
7. 青贮饲料:发酵过程pH值对汞溶出度影响
8. 饲料添加剂:磷酸氢钙/沸石粉载体中汞解吸动力学
9. 新型蛋白原料:昆虫粉/藻类中汞生物转化路径分析
10. 饲用油脂:鱼油精炼过程汞脱除效率(≥98%)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17211:2015 固体样品消解-原子荧光光谱法
- AOAC 999.10 碱消解-冷蒸汽原子吸收法
- EPA 7473 热分解汞齐化-原子吸收法
国家标准:- GB/T 13081-2022 饲料中汞的原子荧光光谱测定
- GB 5009.17-2021 食品总汞及有机汞测定
- NY/T 3318-2018 饲料中甲基汞的液相色谱-ICP-MS法
方法差异:EPA 7473免消解直接测总汞,ISO 17211需微波消解但可兼容形态分析;GB/T 13081规定氢化物发生体系,而AOAC 999.10采用SnCl₂还原体系
检测设备
1. 冷原子吸收测汞仪:DMA-80型(检测限0.002ng,动态范围0-600μg)
2.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:NexION 2000B型(质量分辨率0.025amu,Hg检出限0.0005μg/L)
3. 原子荧光光谱仪:AFS-9700型(Hg灯激发波长253.7nm,RSD≤1.5%)
4. 微波消解系统:MARS 6型(40位转子,最高温度300℃)
5. 液相色谱-ICP-MS联用仪:1260-7900型(C18色谱柱分离甲基汞/乙基汞)
6. 全自动固相萃取仪:AutoTrace 280型(巯基棉汞特异吸附柱)
7. 冷冻干燥机:Christ Alpha 1-4型(样品预冻温度-55℃)
8. 生物模拟反应器:SGI-100型(胃肠液pH梯度控制±0.1)
9. 超纯水系统:Milli-Q IQ 7000型(电阻率18.2 MΩ·cm)
10. 氮吹浓缩仪:TurboVap LV型(水浴控温精度±0.5℃)
11. 密闭微波消解罐:XT系列(耐压1500psi,PFA内衬)
12. 同位素稀释装置:HGX-200型(¹⁹⁸Hg同位素标样加标精度±2%)
13. 全自动进样器:SC-100型(定位精度±0.1mm)
14. 超低温离心机:CR22N型(最大转速20000rpm,温控-20℃)
15. 惰性气氛手套箱:MB200B型(氧含量≤0.1ppm,汞形态保全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