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细胞毒性测试:
- 浸提液培养法:细胞存活率≥70%(参照ISO 10993-5)
- 直接接触法:细胞形态学变化分级(0级为无反应)
致敏性评价: - 最大化试验(GPMT):致敏率≤8%(依据ISO 10993-10)
- 局部淋巴结试验(LLNA):刺激指数≤3
遗传毒性筛选: - Ames试验:回复突变菌落计数(阴性对照的2倍以内)
- 染色体畸变试验:畸变细胞率≤5%(GB/T 16886.3)
植入实验: - 肌肉植入:炎症反应评分(4周≤2.0级)
- 骨植入:新骨形成率≥30%(ISO 10993-6)
血液相容性: - 溶血试验:溶血率<5%(ASTM F756)
- 血栓形成测试:血栓重量≤20mg
全身毒性: - 急性全身毒性:体温波动≤±1.5℃(GB/T 16886.11)
- 亚慢性毒性:脏器系数偏差≤15%
刺激与皮内反应: - 皮肤刺激:原发性刺激指数(PII)≤0.4
- 皮内反应:红斑/水肿评分≤1.0(ISO 10993-23)
热原试验: - 兔法热原:体温升高≤0.5℃(USP 151)
- 鲎试剂法(LAL):内毒素限值<20EU/件
材料降解分析: - 降解产物定量:重金属溶出(Cd≤0.1μg/mL)
- 分子量变化:特性粘度下降率≤10%
补充试验: - 补体激活:C3a浓度≤200ng/mL
- 细胞因子释放:IL-6增幅≤2倍基线
检测范围
1. 骨科金属植入物:钛合金/钴铬钼植入系统,重点评价金属离子释放及骨整合性
2. 心血管介入器械:支架、封堵器等,核心检测血液相容性与内皮细胞反应
3. 牙科修复材料:复合树脂、陶瓷冠,侧重口腔黏膜刺激及磨损颗粒毒性
4. 高分子导管类:硅胶/聚氨酯导管,聚焦可沥滤物分析与长期植入反应
5. 可降解材料:PLA/PGA缝合线,监控降解产物动力学及局部组织反应
6. 创伤敷料:水凝胶/藻酸盐敷料,重点测试细胞黏附性与创面愈合影响
7. 眼科器械:人工晶体、角膜接触镜,检测角膜上皮细胞毒性及透氧性
8. 神经电极:深部脑刺激电极,关注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及电化学腐蚀
9. 体外诊断试剂盒:微流控芯片,验证材料对生物分子活性的干扰
10. 美容填充剂:透明质酸/聚乳酸微球,严格监控异物肉芽肿反应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10993-5:2009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
- ISO 10993-10:2010 刺激与致敏试验
- ISO 10993-33:2023 遗传毒性试验策略
- ASTM F756-17 溶血试验标准规程
国家标准: - GB/T 16886.5-2017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(较ISO增加L929细胞系要求)
- GB/T 16886.10-2017 刺激与致敏试验(皮内试验注射量差异:ISO 0.2mL vs GB 0.1mL)
- GB/T 14233.2-2021 医用输液器具溶出物试验(新增TOC检测法)
检测设备
1. 细胞培养系统:Thermo Forma 3111 CO2培养箱(温度均一性±0.3℃,CO2控制±0.1%)
2. 酶标仪:BioTek Synergy H1(检测波长范围200-999nm,分辨率1nm)
3. 流式细胞仪:BD FACSCanto II(三激光八色检测,采样速率10,000细胞/秒)
4.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:PerkinElmer NexION 2000(检出限0.1ppt,质量范围2-280amu)
5. 动态凝血分析仪:Hemostasis Analyzer 7000(剪切率控制1-10,000s⁻¹)
6. 动物体温监测系统:BioMedic MPRS(植入式探头精度±0.1℃,采样间隔10秒)
7. 显微硬度计:Wilson Tukon 2500(载荷范围1gf-50kgf,分辨率0.01μm)
8. 超高效液相色谱:Waters ACQUITY UPLC H-Class(压力范围0-18,000psi)
9.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:Zeiss LSM 900(Z轴分辨率0.3μm,光谱检测通道8个)
10. 热原检测系统:Endosafe Nexgen-PTS(检测范围0.001-100EU/mL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