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流变学性能检测:
- 粘度测量:动态粘度(单位mPa·s)、零剪切粘度(参照ISO 3219)
- 屈服应力:临界剪切应力值(如屈服应力≥40 Pa)
- 触变指数:触变环面积(单位Pa·s)
物理特性检测:- 沉降率:24小时沉降百分比(≤2%)
- 流动性指数:流动曲线斜率测定
- 表面张力:达因值(单位mN/m)
化学稳定性检测:- pH值:墨水酸碱性(范围4.0-9.0)
- 溶剂含量:挥发组分百分比(参照ASTM D5403)
干燥性能检测:- 初始干燥时间:秒表法测定(≤30秒)
- 完全干燥时间:压痕试验(参照GB/T 13217.7)
色彩性能检测:- 色度值:Lab*坐标测定
- 色差:ΔE≤1.5(参照ISO 5631)
耐磨性检测:环境适应性检测:- 温度循环稳定性:-10°C至50°C循环测试
- 湿度影响:85%RH下粘度变化率(≤10%)
印刷适应性检测:- 网点再现能力:显微镜观察分辨率
- 流动均匀性:条纹测试
安全性能检测:- 重金属含量:铅、镉等(≤50ppm,参照EN 71-3)
储存稳定性检测:- 加速老化测试:40°C/75%RH下粘度变化(参照ISO 554)
检测范围
1. 水性喷墨墨水: 重点检测低粘度下的喷射性能和干燥速度控制
2. 油性凹版印刷墨水: 侧重高粘度流动性及溶剂残留量监测
3. UV固化墨水: 关注紫外光照前的流变特性和固化响应
4. 热转印墨水: 强调高温条件下的粘度稳定性与均匀沉积
5. 丝网印刷墨水: 检测高固体含量下的流动阻力和网孔通过性
6. 数字印刷墨水: 聚焦快速干燥行为和色彩一致性验证
7. 包装印刷墨水: 重视食品安全性检测和耐磨擦性能
8. 纺织品印花墨水: 检测渗透深度和湿摩擦牢度
9. 导电墨水: 侧重电阻率影响下的流动均匀性与沉积精度
10. 特种效果墨水: 如金属墨水,重点检测沉降稳定性与光泽控制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 D2196-22 旋转粘度计法测定油墨粘度
- ISO 2431:2020 杯式粘度计法流体流动时间测定
- ISO 3219:2023 聚合物分散体流变性能测定
国家标准:- GB/T 13217.5-2021 印刷油墨流动性测定方法
- GB/T 1723-2022 涂料粘度测定法
方法差异说明:ASTM标准采用固定转子速度和温度控制,GB标准更强调常温环境模拟;ISO杯式法适用于快速现场测试,而旋转粘度计提供高精度流变数据记录。
检测设备
1. 旋转粘度计: Brookfield DV2T(扭矩范围0.1-100 mN·m,精度±1%)
2. 流变仪: TA Instruments AR1500ex(温度范围-40°C至200°C,振荡模式)
3. 表面张力计: Krüss K100(测量范围10-100 mN/m,精度±0.1 mN/m)
4. 沉降稳定性分析仪: Lumisizer 650(离心加速范围100-4000 g,多波长检测)
5. pH计: Mettler Toledo SevenMulti(分辨率0.01 pH,自动温度补偿)
6. 干燥时间测试仪: BYK Dry-Time Recorder(红外辐射强度可调)
7. 色差计: Datacolor 650(d/8几何结构,符合CIE标准)
8. 摩擦牢度测试仪: Atlas CM-5(载荷范围50-1000g,行程100mm)
9. 环境试验箱: Binder KMF115(温控范围-40°C至180°C,湿度控制20-98%RH)
10. 印刷适性仪: IGT Global Printability Tester(压力范围0-1000 N)
11. 重金属分析仪: Shimadzu EDX-720(XRF技术,检测限0.1ppm)
12. 加速老化箱: Memmert HPP110(温度范围30-80°C,湿度控制30-95%RH)
13. 显微镜: Olympus BX53(放大倍数50-1000x,分辨率0.5μm)
14. 粘度杯: Ford Cup #4(孔径标准4mm,流出时间测定)
15. 热分析仪: Netzsch STA 449 F3(温度范围-150°C至1600°C,同步TG-DSC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