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燃烧性能测试:
- 热释放速率:峰值HRR≥150kW/m²(ISO 5660)
- 点燃时间:持续焰燃时间≤30s(ASTM D3801)
- 火焰传播指数:FSI≤25(ASTM E84)
产烟特性检测: - 烟密度:最大比光密度Ds(4.0)≤200(GB/T 8323.2)
- 产烟速率:SPR峰值≤0.25m²/s(ISO 5659-2)
毒性气体分析: - CO生成量:浓度≤1500ppm(EN 45545-2)
- HCN释放率:≤20ppm/min(NF X70-100)
耐火完整性试验: - 背火面温升:≤180℃(GB/T 9978.1)
- 缝隙探棒穿透:6mm探棒不可通过
氧指数测定: - 极限氧指数:LOI≥28%(ASTM D2863)
垂直水平燃烧: - 余焰时间:V-0级≤10s(JianCe 94)
- 熔滴引燃:无燃烧滴落物
炭化长度测试: 导热系数变化: - 高温导热率:λ≤0.045W/(m·K)(EN 13167)
电痕化指数: -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:JianCe≥400V(IEC 60112)
熔融滴落物检测: 检测范围
1. 建筑墙体材料: 岩棉/玻璃棉保温板,重点检测耐火极限及高温变形量
2. 装饰装修材料: 防火涂料/阻燃壁纸,核心测试烟毒性与碳化层完整性
3. 电线电缆护套: 交联聚乙烯(XLPE)类,强制检测氧指数及电痕化性能
4. 轨道交通内饰: 座椅聚氨酯泡沫,侧重热释放速率与毒性气体控制
5. 电子设备外壳: 工程塑料(PC/ABS),主测垂直燃烧等级及熔滴特性
6. 防火密封材料: 膨胀型防火封堵件,验证高温膨胀率及缝隙密封性
7. 船舶舱壁材料: 复合耐火板材,考核60分钟耐火完整性与背火面温升
8. 航空内饰织物: 阻燃纺织物,检测火焰蔓延速率及烟雾光学密度
9. 储能电池阻隔材料: 陶瓷化硅橡胶,测试高温瓷化强度及热稳定性
10. 隧道结构材料: 混凝土防火涂料,测定烃类火灾条件下的抗爆裂性能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5660-1:2015 锥形量热法测定热释放速率
- ASTM E84-23 建筑材料表面燃烧特性
- IEC 60695-11-10:2023 灼热丝可燃性试验
- EN 45545-2:2020 轨道交通材料防火要求
国家标准: - GB 8624-2012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
- GB/T 2408-2021 塑料垂直燃烧试验
- GB/T 20285-2021 材料产烟毒性分级
- GB/T 5169.16-2017 垂直火焰蔓延测试
(锥形量热法差异:ISO 5660采用50kW/m²辐射热通量,GB/T 16172调整为25kW/m²;烟密度测试中GB/T 8323.2使用三分钟测试周期,ASTM E662采用四分钟周期)
检测设备
1. 锥形量热仪: FTT0007型(热通量范围10-100kW/m²,精度±3%)
2. 烟密度测试箱: JCY-3型(光路长度914mm,分辨率0.1%)
3. 氧指数测定仪: HC-2C型(氧浓度调节精度±0.2%)
4. 垂直水平燃烧箱: CZF-6型(火焰高度20mm±2mm)
5. 耐火试验炉: KJ-1200型(升温曲线ISO 834,炉压20Pa±5Pa)
6. 毒性分析系统: FTIR-TGA联用仪(气体检测限≤1ppm)
7. 热线法导热仪: DRL-03型(温度范围20-1000℃)
8. 灼热丝试验仪: GW-0310A型(温度范围500-1000℃)
9. 高温蠕变试验机: RWS-300型(载荷范围0-30kN)
10. 火焰传播测试架: SS-SP01型(倾斜角度45°±1°)
11. 微量热仪: TAM-IV型(灵敏度0.02μW)
12. 热重分析仪: HTG-3型(升温速率0.1-100K/min)
13. 辐射板试验装置: ISO 5658标准配置(辐射强度30kW/m²)
14. 建筑材料燃烧炉: SBI大型量热仪(试样尺寸1500×1500mm)
15. 高温气体色谱仪: GC-MS7890B(检测限0.01μg/L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