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密封材料性能:
- 体积变化率:-5%~+5%(ISO 1817)
- 硬度变化:±10 IRHD(ASTM D1414)
- 拉伸强度保留率:≥80%(DIN 53504)
金属腐蚀性: - 铜腐蚀等级:≤2级(ASTM D130)
- 钢片腐蚀失重:≤0.2mg/cm²(GB/T 5096)
油液物理特性: - 运动黏度变化率:±10%(ASTM D445)
- 泡沫特性:泡沫倾向≤150ml(ISO 6247)
化学稳定性: - 酸值增幅:≤0.3 mgKOH/g(ASTM D664)
- 氧化诱导期:≥200min(SH/T 0715)
橡胶兼容性: - 溶胀指数:≤15%(SAE J2643)
- 压缩永久变形:≤35%(ISO 815)
添加剂析出: - 锌元素损失率:≤10%(ASTM D8111)
- 钙元素保留率:≥90%
热稳定性: - 热分解温度:≥220℃(GB/T 17391)
- 高温沉积物评级:≤3级(TEOST 33C)
水解安定性: - 水分离指数:≤15min(ASTM D1401)
- 铜片水腐蚀:≤1b级(ISO 4263)
弹性体兼容性: - 氟橡胶溶胀率:≤5%(DIN 53521)
- 丁腈橡胶断裂伸长率:≥250%
系统功能性: - 液压阀滞卡压力:≤额定值105%(ISO 10770)
- 泵容积效率衰减:≤5%(GB/T 7631)
检测范围
1. 丁腈橡胶密封件: 重点检测100℃×168h老化后体积膨胀及拉伸强度衰减
2. 氟橡胶密封圈: 验证高温(150℃)下化学溶胀及密封力保持率
3. 青铜液压元件: 侧重铜锌合金在含硫添加剂环境中的点蚀深度
4. 合金钢泵壳体: 检测交变压力下微动磨损与疲劳裂纹扩展
5. 铝制阀块组件: 测试电化学腐蚀及微孔渗漏风险
6. 聚酰胺挡圈: 监控水解导致的冲击强度下降(ASTM D256)
7. 磷酸酯液压油: 验证与丁基橡胶的兼容性及添加剂沉降
8. 聚四氟乙烯导向环: 检测冷流变形量(≤0.1mm)
9. 烧结金属滤芯: 测试油泥堵塞导致的压差上升(ΔP≤0.15MPa)
10. 电镀活塞杆: 检验硬铬层在酸性油液中的剥落速率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6072:2019 液压油-橡胶材料兼容性测试
- ASTM D471-16 液体浸泡对橡胶性能影响
- DIN 51808 润滑剂铜腐蚀性试验
国家标准: - GB/T 1690-2010 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
- GB/T 5096-2017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测定
- SH/T 0306-2020 液压油水解安定性测定
方法差异说明:ISO 6072采用静态浸泡法,GB/T 1690允许动态应力加载;ASTM D130腐蚀判定分四级,GB/T 5096采用三级制
检测设备
1. 高温密封兼容性试验机: HTV-800型(温度范围-40~200℃,压力0-60MPa)
2. 旋转氧弹分析仪: RPVOT-900(精度±3min,压力范围0-1.5MPa)
3. 金属腐蚀扫描电镜: EM-30FEG(分辨率1nm,EDAX元素分析)
4. 全自动黏度计: ViscoPro-6000(测量精度±0.1%,温控±0.01℃)
5. 液压脉冲疲劳台: HPF-100(频率2Hz,压力峰值45MPa)
6. 橡胶硬度测试仪: HD-5A(量程0-100IRHD,精度±0.5)
7. 热重分析仪: TGA-550(升温速率0.1-100℃/min,称重精度0.1μg)
8. 四球极压试验机: EP-10(载荷0-800kgf,摩擦系数分辨率0.001)
9. 油液颗粒计数器: LPC-304(通道尺寸0.5-200μm,符合ISO 11171)
10.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: FTIR-7600(波数范围4000-400cm⁻¹,分辨率0.4cm⁻¹)
11. 液压泵测试台: PTS-500(流量范围0-300L/min,效率检测精度±0.5%)
12. 动态机械分析仪: DMA-850(频率0.01-200Hz,形变分辨率0.1nm)
13. 扫描电化学工作站: SECM-200(探针分辨率10μm,电位扫描±10V)
14. 低温性能试验箱: LTC-180(温控-70~150℃,降温速率5℃/min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