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隐裂纹特征检测:
- 裂纹几何参数:长度分级(L1≤10mm,L2:10-30mm,L3≥30mm)、宽度阈值(≥0.5mm)、倾角分类(0°/45°/90°)
- 裂纹分布密度:单位面积裂纹数量(≤3条/片,参照IEC TS 62941)
暗斑缺陷分析: - 区域失效定位:暗斑面积占比(≤3%)、形状因子(圆形度≥0.7)
- 复合中心检测:局部发光强度衰减率(≥30%)
电致发光均匀性: - 灰度分布标准差:整片均匀性σ≤15%(参照IEC 60904-13)
- 电池片间差异:最大亮度差值比≤20%
电路连通性诊断: - 主栅线断裂:断点数量(0允许值)、累计长度(≤1mm)
- 焊带脱焊:虚焊点直径(≥200μm)、位置分布(距边缘≤1.5mm)
热斑风险预测: - 阴影遮挡模拟:反向偏压漏电流(≤0.5A,参照IEC 61215-2 MQT 21)
- 局部电阻升高:热点温升阈值(ΔT≥25℃)
功率衰减关联: - 隐裂致损系数:裂纹长度-功率损失比(L≥30mm对应>5%)
- 暗斑效率折减:每1%暗区面积对应>0.8%效率损失
工艺缺陷溯源: - 层压气泡:直径阈值(≥1mm)、位置深度(EVA封装界面)
- 碎片检测:最大碎片尺寸(≤5mm²)、累计面积(≤10mm²)
PID效应表征: - 边缘衰减梯度:发光强度下降斜率(≤10%/cm)
- 接地漏电流:系统电压下泄漏值(≤50mA)
电池片隐裂扩展: - 机械应力测试:动态载荷后裂纹增长量(≤原长10%)
- 热循环耐受:200次循环后新发裂纹数量(≤2条/组件)
组件等级判定: - A级组件标准:无贯穿性裂纹,暗斑总面积<0.5%
- 临界缺陷定义:交叉裂纹/主栅断裂>3处
检测范围
1. 单晶硅PERC组件: 重点检测平行晶向隐裂纹及背场局部分离(PID效应敏感区)
2. 多晶硅黑硅组件: 侧重表面绒面结构导致的微裂纹误判排除及断栅识别
3. TOPCon双面组件: 需双面EL成像,核心检测隧穿氧化层破损及背面副栅断裂
4. HJT异质结组件: 关注非晶硅层针孔缺陷(直径≥50μm)及TCO导电层不均匀性
5. IBC背接触组件: 重点检测背面电极焊点脱落(脱焊面积≥0.2mm²)及p/n区交叉污染
6. 薄膜铜铟镓硒组件: 监控激光划线区域的P1/P2/P3层间短路(莫尔条纹干扰分析)
7. 钙钛矿叠层组件: 检测电荷传输层界面分层(边缘亮带宽度≥200μm)
8. 双玻无框组件: 侧重层压应力引发的放射状裂纹(原点定位精度±0.5mm)
9. 柔性轻质组件: 测试弯曲工况下电池片微裂纹萌生(曲率半径≤500mm)
10. BIPV建筑集成组件: 特殊关注机械紧固点应力集中导致的星形裂纹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EC TS 62941:2016 光伏制造质量体系-隐裂验收准则
- IEC 60904-13:2018 光伏器件第13部分:电致发光缺陷检测
- JianCe 61730-2:2016 光伏组件安全鉴定-隐裂应力测试
国家标准: - GB/T 37048-2018 光伏组件电致发光缺陷检测方法
- GB/T 36248-2018 晶体硅光伏电池外观缺陷自动检测
- NB/T 42116-2017 光伏组件环境试验后EL检测规范
方法差异说明:IEC TS 62941按裂纹长度分三级验收,而GB/T 37048增加宽度权重系数测试;JianCe 61730要求机械载荷后复检,NB/T 42116扩展至-40℃低温EL检测。
检测设备
1. 在线式EL检测仪: PVIS-3000Pro(分辨率5MP,波长范围900-1200nm,检测速度≤12秒/组件)
2. 高分辨率CCD相机: PCO.edge 5.5(量子效率>65%@1050nm,制冷温度-45℃)
3. 恒流偏压电源: Keysight N8957A(输出0-1000V/0-15A,纹波<0.05%RMS)
4. 红外滤光系统: Schneider Kreuznach B+W 093(截止波长850nm,透过率>92%)
5. 自动传送定位台: HORECA HLT-800(定位精度±0.1mm,载重50kg)
6. 图像分析工作站: DeepSolaris 3.0(AI裂纹识别率>99.3%,缺陷分类准确度98.5%)
7. 同步热成像系统: FLIR A8580sc(热灵敏度25mK,空间分辨率1280×1024)
8. 低温试验舱: ESPEC PCT-1200(温控范围-70℃~+150℃,变温速率5℃/min)
9. 机械载荷试验机: MTS 370.02(压力范围0-10kPa,正弦波加载频率0.5-1Hz)
10. IV曲线测试仪: Halm PVPM 1000C16(电压精度±0.1%,功率重复性<0.5%)
11. 光谱响应测试仪: Bentham PVE300(波长范围300-1200nm,扫描步长1nm)
12. 激光定位装置: SICK OD5000(定位误差±50μm,扫描频率2000Hz)
13. 暗室屏蔽系统: 环境光抑制<0.001lux,电磁屏蔽>90dB
14. 三维形貌重建仪: GOM ATOS Q(点距精度8μm,Z轴分辨率2μm)
15. 微光增强模块: Hamamatsu C15500-20UP(光子计数模式,信噪比>60dB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创办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