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析研究所CMA实验室进行的隔离面罩检测,可测样品:医用隔离面罩、隔离防护面罩、防溅防雾用隔离面罩等,会为您提供材质质量、防紫外线性能、防腐性能等检测服务,并出具严谨、合规、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。标准参考:GA 293-2012 防弹头盔及面罩、DB13/T 5409-2021 微罩面施工技术规范、T/CSBME 019-2020 一次性使用麻醉面罩等。
检测范围
医用隔离面罩、自制隔离面罩、隔离食道通气面罩、口鼻隔离面罩、呼吸隔离面罩、人工呼吸隔离面罩、隔离防护面罩、纤支镜检隔离防护面罩、气幕隔离式防毒面具、防溅防雾用隔离面罩、聚氯乙烯医用隔离面罩、医用海绵隔离面罩、高清防雾医用隔离面罩、改性隔离面罩、气管隔离面罩、泡沫隔离面罩、吸氧机隔离面罩、防疫隔离面罩、内窥镜隔离面罩、防病毒隔离面罩、工业用隔离面罩、防护用隔离面罩、防雾霾隔离面罩、防尘隔离面罩、防飞沫隔离面罩、防辐射隔离面罩等。
检测项目
材质质量、透明度、防雾性能、防护效果、舒适性、通气性、防滴性能、防冲击性能、防紫外线性能、防风沙性能、防静电性能、密封性能、可调节性、头带牢固性、使用寿命、外观质量、耐久性、防腐性能、防污性能、抗刮性能、防水性能、防震性能、适用环境、尺寸精度、重量等。
技术相关、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!
参考周期:常规测试7-15工作日,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.

检测仪器(部分):
呼吸阻力测试仪、颗粒物过滤效率测试仪、防护性能测试仪、透明度测试仪、气密性测试仪、防护面板测试仪等。



检测详情(部分):
材料检测:对隔离面罩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、物理性能测试或金相检测,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。
呼吸阻力测试:通过模拟呼吸流量,在不同压力下测量隔离面罩的呼吸阻力,测试其对呼吸的影响程度。
过滤效率测试:使用模拟颗粒物或细菌颗粒,测量隔离面罩的过滤效率,测试其阻挡颗粒物或微生物的能力。
渗透性测试:对隔离面罩进行水和气体渗透性测试,测试其防液体和防气体的能力。
视野检测:穿戴隔离面罩后,测试佩戴者的视野范围和视觉清晰度,确保其不影响正常视觉。
舒适性测试:通过佩戴试验,测试隔离面罩的舒适性和佩戴感受,确保其可以长时间戴用而不引起不适。
面罩密封性检测:通过气密性测试,测试隔离面罩与面部的密封性能,确保其能够有效防止外界颗粒物或微生物的进入。
耐用性测试:对隔离面罩进行耐久性测试,如抗拉强度、抗撕裂性和耐用性等,测试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。
参考标准
GA 293-2012 防弹头盔及面罩
CB 1234-1993 潜艇对空导航潜望镜头部球面罩装置试验方法
CJJ/T 66-2011 路面稀浆罩面技术规程
DB11/T 1590-2018 道路超薄罩面施工技术规范
DB13/T 5409-2021 微罩面施工技术规范
DB41/T 2141-2021 聚合物薄层罩面施工技术规程
JT/T 1231-2018 水面供气式潜水面罩
QC/T 851-2011 汽车用补强胶片
SJ 20399-1994 平板裂缝天线阵面防护罩通用规范
T/CECS G:M53-01-2019 公路路面同步薄层罩面技术规程
T/CSBME 019-2020 一次性使用麻醉面罩
YY 0671.2-2011 睡眠呼吸暂停治疗 第2部分:面罩和应用附件
YY/T 0691-2008 传染性病原体防护装备 医用面罩抗合成血穿透性试验方法(固定体积、水平喷射)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服务优势
1、实验室拥有CMA资质,可承接大型检测、高科技试验认证。
2、初检样品,与您讨论项目详情,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。
3、实验室提供编写MSDS报告以及TDS报告服务。
4、检测试验领域广,适用标准包括国标、行标、企标、地标,也可进行非标试验。
5、周期短,费用低,方案全。
6、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,数据更加科学准确。
7、全国上门取样/现场见证试验。
8、资质全,团队强,后期服务体系完善。
9、在线工程师一对一服务。
测试流程
1、与工程师沟通,确定具体的试验方案,我方报价;
2、双方签订委托书,我方接收样品;
3、进行细节沟通,我方进行试验测试;
4、试验测试完成,出具检测测试报告;
5、委托完成,我方提供售后服务。

仪器设备(部分)
包括但不限于:
1、可程式高低温试验箱、电液伺服动静疲劳试验机、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;
2、氦质谱检漏仪、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;
3、氙灯老化机、紫外老化机、原子吸收光谱仪、红外测油仪、全谱高分辨率光谱仪;
4、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、离子色谱仪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、二氧化碳培养箱;
5、氙灯老化机、紫外老化机、原子吸收光谱仪、气相色谱仪、实验动物全身吸入暴露系统等。


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