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化学组成检测:
- 总过氧乙酸浓度:浓度范围(15%-40%w/w,参照ASTMD2180)
- 过氧化氢残留:残留量(≤1.0%)
- 乙酸含量:含量值(≥10%)
物理性质检测:- pH值:测量范围(2.0-4.5)
- 密度:密度值(1.10-1.20g/cm³)
稳定性检测:- 加速老化试验:分解率(≤5%/月,40°C)
- 低温稳定性:无结晶析出(-10°C)
杂质含量检测:- 重金属含量:铅含量(≤10ppm)、砷含量(≤5ppm)
- 有机杂质:乙酸乙酯残留(≤0.5%)
消毒效能检测:- 杀菌率测试:对大肠杆菌杀灭率(≥99.999%)
- 病毒灭活率:对诺如病毒灭活率(≥99.9%)
安全参数检测:- 腐蚀性测试:金属腐蚀速率(≤0.1mm/年)
- 皮肤刺激性:无刺激反应(参照ISO10993)
包装完整性检测:- 密封性测试:泄漏率(≤0.01%)
- 材料兼容性:无溶胀或降解
环境适应性检测:- 温度影响测试:有效成分保留率(≥95%,-20°C至50°C)
- 光照稳定性:光解率(≤3%/h)
残留检测:- 表面残留量:残留浓度(≤1ppm)
- 水溶性残留:溶解性测试(完全溶解)
微生物挑战测试:- 孢子杀灭试验:枯草芽孢杆菌杀灭对数(≥6log)
- 真菌抑制率:对黑曲霉抑制率(≥99%)
检测范围
1.工业消毒溶液:涵盖浓度15%-40%溶液,重点检测腐蚀性和稳定性参数
2.医疗设备消毒液:用于器械灭菌,侧重杀菌率测试和残留安全性
3.食品加工消毒剂:应用于表面消毒,重点监控有机杂质和pH值
4.水处理用溶液:用于废水消毒,检测重点为活性氧含量和环境适应性
5.化妆品添加剂:低浓度配方,侧重皮肤刺激性和纯度检测
6.实验室试剂:高纯度标准品,重点分析化学组成和杂质含量
7.农业消毒用途:用于作物处理,检测重点为残留量和微生物效能
8.制药行业用剂:无菌生产环境,侧重包装完整性和稳定性测试
9.家用消毒产品:喷雾或擦拭剂,重点检测安全参数和杀菌率
10.紧急消毒喷雾:便携式配方,检测重点为环境适应性和有效期验证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D2180-17过氧乙酸滴定分析方法
- ISO13753:2020消毒剂化学稳定性测试
- EN13697:2019化学消毒剂杀菌效能测试
国家标准:- GB/T27947-2020过氧乙酸消毒剂卫生标准
- GB26373-2020乙醇类消毒剂通用要求(适用于混合溶液)
- GB/T5750.11-202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(残留检测)
(方法差异说明:ASTMD2180使用碘量滴定,GB/T27947采用高锰酸钾滴定,差异在终点判定精度;ISO13753与GB稳定性测试温度范围不同)
检测设备
1.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:UV-2600型(波长范围190-900nm,分辨率0.1nm)
2.高效液相色谱仪:LC-20A型(流速范围0.01-10mL/min,检测限0.01ppm)
3.自动滴定仪:AT-710S型(精度±0.01mL,终点检测自动)
4.pH计:PHB-4型(测量范围0-14,精度±0.01)
5.密度计:DMA-4500型(量程0-3g/cm³,精度±0.0001g/cm³)
6.恒温培养箱:BPN-150型(温度范围-20°C至100°C,均匀度±0.5°C)
7.微生物培养箱:MBF-240型(温度控制±0.1°C,湿度调节范围)
8.电子天秤:ESJ-180型(量程0-200g,精度±0.0001g)
9.气相色谱仪:GC-2030型(检测限0.1ppm,柱温范围室温至400°C)
10.搅拌器:MS-300型(转速范围50-3000rpm,定时功能)
11.安全手套箱:SGX-100型(氧气含量控制≤5ppm,密封性测试)
12.离心机:CF-16型(转速0-16000rpm,容量100mL)
13.水质分析仪:WQA-500型(多参数检测,精度±1%)
14.残留检测仪:RD-200型(检测限0.5ppm,快速响应)
15.包装密封测试仪:PST-100型(压力范围0-100kPa,泄漏检测灵敏度0.01%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创办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