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1. 渗透深度测定:采用显微测量法(精度±0.01mm),测试硅酮在基材孔隙中的扩散距离
2. 固化率测试: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固化度(范围60-100%)
3. 热稳定性分析:TG热重法测试失重率(温度范围-40℃~300℃)
4. 耐化学性检测:浸泡72小时(介质包括酸/碱/油),测定体积变化率(阈值≤5%)
5. 剪切强度测试:万能试验机测量结合强度(标准载荷0-50kN)
检测范围
1. 电子封装材料:IGBT模块、PCB板防护层
2. 汽车动力系统:发动机缸体铸件、变速箱壳体
3. 航空航天部件:涡轮叶片密封层、航电设备防护
4. 医疗器械:植入器械涂层、诊断设备绝缘层
5. 建筑防水材料:幕墙接缝密封层、混凝土修补剂
检测方法
1. ASTM D1475-13:液态硅酮密度测定标准方法
2. ISO 3219:1993:旋转粘度计法测定流变特性
3. GB/T 7123.1-2015:胶粘剂固化时间测定规范
4. ASTM E1356-08: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标准规程
5. GB/T 17371-2008:硅酮耐候性试验的人工气候老化法
检测设备
1. 奥林巴斯DSX1000数码显微镜(5000倍率/3D重构)
2. TA仪器Q2000差示扫描量热仪(温度精度±0.1℃)
3. Brookfield DV2T锥板粘度计(转速范围0.5-250rpm)
4. MTS C43万能试验机(载荷分辨率0.01N)
5. Netzsch TG 209F3热重分析仪(升温速率0.1-100K/min)
6. 贺利氏HCS402气候试验箱(温控范围-70℃~180℃)
7. Agilent 7900 ICP-MS金属离子析出分析仪
8. Elcometer 456涂层测厚仪(分辨率0.1μm)
9. Instron 5944双柱拉力机(行程精度±0.5%)
10.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粒度分析仪(量程0.01-3500μm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