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绝缘性能检测:
- 绝缘电阻测试:直流电阻值(≥500MΩ/km,参照IEC 60794-1-2)
- 介电强度测试:击穿电压(≥3kV AC,持续1min)
传输性能检测:- 衰减测量:波长衰减系数(1310nm/1550nm下<0.4dB/km)
- 带宽测试:-3dB带宽值(≥500MHz·km)
电磁兼容检测:- 串扰分析:近端串扰(NEXT≥60dB)
- 屏蔽效能测试:电磁辐射衰减(≥40dB)
机械耐久性检测:- 拉伸强度测试:断裂拉力(≥1000N)
- 弯曲性能:最小弯曲半径(≥10倍光缆直径)
环境适应性检测:- 温度循环测试:工作温度范围(-40°C至+85°C)
- 湿度影响:绝缘电阻变化率(≤10%)
光学性能检测:- 数值孔径测量:NA值(0.20±0.02)
- 模场直径测试:MFD值(9.2μm±0.4μm)
连接性能检测:- 插入损耗测量:连接器损耗(≤0.3dB)
- 回波损耗测试:反射系数(≥55dB)
安全性能检测:- 防火阻燃测试:垂直燃烧等级(V-0级)
- 烟雾密度:透光率(≥60%)
信号完整性检测:- 比特误码率测试:BER值(≤10^{-12})
- 眼图分析:抖动容限(≥0.3UI)
耐久老化检测:- 加速老化试验:寿命预测(≥25年)
- UV耐候性:抗紫外线等级(等级5)
检测范围
1.单模光缆:涵盖G.652~G.657系列,重点检测衰减系数和色散特性
2.多模光缆:包含OM1~OM5等级,侧重带宽测试和模态分布
3.室内光缆:用于楼宇布线,重点检测防火性能和弯曲耐久性
4.室外光缆:暴露环境应用,侧重防紫外线及防水密封性
5.海底光缆:深海部署场景,重点检测耐压强度和绝缘可靠性
6.野战光缆:军事移动应用,侧重机械强度和快速连接性能
7.分支光缆:配线网络使用,重点检测插入损耗和分支均匀性
8.高速光缆:用于数据中心,侧重信号完整性和高频衰减
9.低烟无卤光缆:安全优先场景,重点检测烟雾毒性和阻燃等级
10.铠装光缆:防护增强型,侧重屏蔽效能和抗外部应力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EC 60794-1-2 光缆电气试验方法
- ITU-T G.650.1 单模光纤参数测量
- ISO/IEC 11801 通用电缆测试规范
国家标准:- GB/T 9771.1-2020 通信用单模光纤
- GB/T 15972.22-2021 光纤试验方法
- GB/T 18380.12-2022 电缆阻燃试验
方法差异包括绝缘电阻测试中IEC采用500V DC电压,而GB/T标准使用1000V DC;衰减测量时ITU-T指定OTDR法,GB/T则允许光源功率计法。
检测设备
1.光时域反射仪:EXFO FTB-200(动态范围40dB,分辨率0.01dB)
2.光谱分析仪:Yokogawa AQ6377(波长范围600-1700nm,精度±0.02nm)
3.网络分析仪:Keysight N5227B(频率范围10MHz-67GHz,动态范围135dB)
4.高阻计:Agilent 4339B(电阻测量范围10kΩ-10TΩ)
5.耐压测试仪:Chroma 19032(电压输出0-5kV AC,精度±1%)
6.环境试验箱:Espec SH-642(温度范围-70°C至+180°C)
7.弯曲测试机:Tinius Olsen H50KT(载荷范围0-50kN)
8.老化试验箱:Memmert IPP400(湿度控制10-98%RH)
9.电磁兼容分析仪:Rohde & Schwarz ESRP(频率范围9kHz-3GHz)
10.光纤切割机:Fujikura CT-101(切割精度±0.5μm)
11.熔接机:Sumitomo Type-81(熔接损耗≤0.02dB)
12.光源功率计:JDSU MTS-8000(功率范围-70dBm至+26dBm)
13.串扰测试仪:Fluke DSX-8000(测试带宽2.5GHz)
14.防火测试设备:JianCe94垂直燃烧仪(火焰高度20mm)
15.信号发生器:Tektronix AFG31000(输出频率0.1Hz-50MHz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