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地基承载力检测:
-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:极限承载力(Qu)、比例界限荷载(P0)、沉降量与荷载关系曲线(参照JGJ79-2012)
- 深层螺旋板载荷试验:侧阻系数(αs)、端阻系数(αp)、变形模量(Es)
桩基性能检测:- 单桩竖向抗压试验:极限承载力(Quk)、桩顶位移量(S<40mm)、残余沉降(参照GB50007)
- 水平静载试验:临界荷载(Hcr)、位移梯度(ΔY/ΔH)、桩身弯矩分布
锚固系统检测:- 基本试验:极限抗拔力(Tu)、自由段弹性变形量(参照GB/T50430)
- 蠕变试验:持荷阶段位移变化率(≤1.0mm/对数周期)
钢结构承载力检测:- 节点静载试验:屈服荷载(Py)、节点转角(θ≤0.02rad)
- 整体稳定试验:屈曲临界荷载(Pcr)、应力分布监测(应变片布点≥20)
混凝土结构检测:- 楼板均布加载:设计荷载倍数(≥1.5倍)、裂缝宽度(ωmax≤0.3mm)
- 梁式构件试验:跨中挠度(f≤L/250)、支座沉降差(Δ<5mm)
路基压实度检测:-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:Evd值(≥35MPa)、压实系数K(≥0.95)
挡土结构检测:- 土压力分布测试:主动土压力系数(Ka)、位移阈值(δ/H≤0.5%)
桥梁成桥检测:- 静载效率系数(η=0.85~1.05)、卸载后残余变形(≤总变形20%)
- 动载基频测试:一阶频率偏差(|Δf|≤5%)
岩体力学检测:隧道支护检测:- 接触压力测试:初期支护压力(0.2~0.3γH)、钢架应力(σ≤0.8fy)
检测范围
1.天然地基:黏性土/砂土地基,重点检测临塑荷载与极限荷载关系
2.CFG桩复合地基:桩土应力比(n=10~30)及褥垫层压缩模量
3.灌注桩基础:端承桩/摩擦桩,检测桩身完整性及侧阻发挥系数
4.预应力管桩:闭口/敞口桩型,验证锤击沉桩的承载力恢复效应
5.岩土锚杆:压力型/拉力型锚杆,监控预应力损失率(≤10%)
6.钢结构平台:重型工业平台,重点检测节点域变形协调性
7.大跨混凝土结构:体育场馆楼盖,控制活载下的振动加速度(≤0.05g)
8.高速铁路路基:AB组填料路基,检测Evd动态变形模量均匀性
9.重力式挡墙:砌石/混凝土挡墙,监控倾覆稳定系数(≥1.6)
10.悬索桥锚碇:重力式/隧道式锚体,检测基底抗滑移安全系数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DJianCe3-07(2018)桩基轴向抗压静载试验
- ISO22477-5:2018岩土锚杆试验方法
- EN1997-2:2007岩土结构现场试验规范
国家标准:- GB50007-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(附录D载荷试验)
- JGJ106-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(第4章单桩竖向抗压)
- JTG3420-2020公路工程基桩检测规程(静载试验分级标准)
方法差异说明:- ASTMDJianCe3采用等速率贯入法(CRP),GB50007采用维持荷载法(MLT)
- ISO22477-5锚杆试验持荷时间为60min,JGJ145规定为10min
检测设备
1.液压千斤顶系统:YSQ-6000型(最大出力6000kN,精度±1%FS)
2.荷载反力装置:组合式钢梁反力架(单跨承载力≥8000kN)
3.电子位移传感器:LVDT-50型(量程0-50mm,分辨率0.01mm)
4.无线数据采集仪:DH3816N(16通道,采样频率100Hz)
5.激光挠度测量仪:LE-800(测量距离80m,精度±0.05mm)
6.液压稳压系统:ZWY-60型(压力波动≤±0.5MPa)
7.振弦式应变计:BGK-4000(量程3000με,温度补偿-20℃~+80℃)
8.动态信号分析仪:INV3060S(频率范围0-200Hz,A/D分辨率24bit)
9.边坡监测雷达:IBIS-L(位移监测精度0.1mm,扫描速率5min/次)
10.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:OBR4600(空间分辨率10mm,应变精度±2με)
11.高精度倾角仪:TILT-01(量程±10°,分辨率0.0001°)
12.多通道土压力盒:TYJ-20(量程2MPa,非线性度<0.5%FS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