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爆炸极限参数:
- 爆炸下限(LEL):浓度范围0.5%-15%(参照ISO10156)
- 爆炸上限(UEL):浓度范围5%-75%(参照ASTME681)
物理性质测试:- 闪点:≥38°C(参照GB/T261)
- 密度:0.7-0.9g/cm³
化学成分分析:- 烃类组分:浓度偏差±0.05%(参照ISO6974)
- 杂质含量:硫含量≤10ppm(参照ASTMD5453)
可燃性特性:- 最低可燃浓度(MCC):浓度值(参照ISO10156)
- 燃烧热:≥42MJ/kg
挥发性测试:- 蒸发残留:≤0.1mg(参照GB/T1884)
- 蒸汽压力:50-100kPa
热行为测试:- 自燃温度:≥200°C(参照ASTME659)
- 热稳定性:无分解(温度范围-40°C至150°C)
安全阈值测定:环境因素影响:- 湿度影响:相对湿度偏差±5%
- 温度适应性:-30°C至60°C范围
兼容性测试:- 材料兼容性:无反应(参照ISO1817)
- 混合极限:浓度偏差±1%
残留物分析:- 燃烧残留:碳含量≤0.01%
- 不溶物:≤0.05mg
检测范围
1.汽油:适用于各种辛烷值汽油,检测重点为高挥发蒸汽的爆炸极限和闪点控制。
2.柴油:针对不同标号柴油,侧重低温环境下的爆炸特性和硫含量分析。
3.航空燃油:涵盖JetA和JetB类型,检测重点为高压条件下的爆炸极限和热稳定性。
4.润滑油:包括矿物和合成润滑油,侧重高温可燃蒸汽浓度和残留物测试。
5.生物柴油:适用于植物油基燃料,检测重点为氧化安定性和爆炸浓度范围。
6.溶剂油:针对工业清洗溶剂,侧重挥发蒸汽的可燃极限和杂质含量。
7.燃料油:涵盖重油和渣油,检测重点为高温爆炸行为及热分解产物。
8.原油:针对不同API度原油,侧重轻烃组分爆炸极限和储存安全性。
9.合成油:包括聚α烯烃油,检测重点为化学稳定性及爆炸阈值测定。
10.工业用油:适用于液压油和变压器油,侧重长期使用后的爆炸风险测试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10156:2017气体和蒸气爆炸极限测定方法
- ASTME681-04蒸气爆炸极限标准测试方法
- ISO6974:2015天然气组分分析气相色谱法
国家标准:- GB/T382-2017石油产品爆炸极限测定方法
- GB/T261-2021闪点测定克利夫兰开杯法
- GB/T1884-2000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
(方法差异说明:ISO标准使用恒定体积法,ASTM采用可变压力控制;GB标准基于ISO但调整温度范围至-20°C至50°C,ASTM要求-40°C至100°C。组分分析中ISO和GB均采用气相色谱法,但GB增加特定校准步骤。)
检测设备
1.爆炸极限测试仪:EXP-T100型(温度范围-40°C至150°C,精度±0.5%)
2.气相色谱仪:GC-7890B型(检测限0.1ppm,分辨率0.01%)
3.闪点测试器:FP-450型(测试范围-30°C至300°C,精度±1°C)
4.真空压力控制系统:VPC-200型(压力范围0-500kPa,控制精度±0.1kPa)
5.温湿度环境箱:THC-360型(温度范围-50°C至100°C,湿度范围10%-95%)
6.数据采集系统:DAQ-8800型(采样率1000Hz,通道数32)
7.安全燃烧室:SC-500型(容积50L,耐压2MPa)
8.氧浓度分析仪:OXY-Pro型(测量范围0-25%,精度±0.1%)
9.密度计:DEN-300型(精度±0.0001g/cm³,温度补偿)
10.热分析仪:TGA-8000型(温度范围室温至1000°C,升温速率0.1-100°C/min)
11.蒸汽发生器:VG-250型(蒸汽输出0.1-10L/min,温度控制±1°C)
12.校准气体混合器:CGM-100型(混合精度±0.01%,流量范围0.1-100mL/min)
13.残留物分析仪:RES-600型(检测限0.001mg,方法参照ISO6245)
14.压力传感器:PS-110型(量程0-1000kPa,精度±0.05%)
15.安全防护柜:SPC-400型(防爆等级ExdIIBT4,容积400L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