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热物性检测:
- 热导率测定:面内热导率κ(W/m·K,参照ISO22007-2)、跨层热导率δκ(误差±5%)
- 热扩散系数测量:激光闪光法α(mm²/s,ASTME1461要求样品尺寸10mm×10mm)
- 比热容分析:Cp值(J/g·K,温度范围-50~300℃)
电热耦合性能:- 电热导率关联:κ与电导率σ比值(W·S/m²·K²)
- 热电系数测试:塞贝克系数S(μV/K,梯度范围0~100K)
结构表征:- 层数厚度检测:原子力显微镜层高h(nm级分辨率,≤0.5nm偏差)
- 晶格缺陷分析:拉曼光谱D/G峰强度比(I_D/I_G≤0.2)
表面界面测试:- 表面粗糙度测量:Ra值(μm,AFM扫描面积50μm²)
- 界面热阻测定:R_b值(K·m²/W,跨层界面模型)
化学成分分析:- 碳含量检测:C纯度(≥99.8wt%,XPS能谱分析)
- 杂质元素测定:O、H残留量(ppm级,限定O≤1%)
机械性能测试:- 拉伸强度:杨氏模量E(TPa级,≥1TPa)
- 弯曲韧性:断裂应变ε(%,≥10%)
热稳定性测试:- 热重分析:失重率(%/℃,400℃下≤0.1%/min)
- 氧化温度点:T_ox(℃,≥450℃)
各向异性分析:- 方向热导率偏差:κ_parallel/κ_perpendicular比值(≥10)
- 温度依赖性:dκ/dT斜率(%/K)
缺陷密度检测:- 空位密度:点缺陷浓度(个/cm²,TEM成像误差±5%)
- 晶界热阻:G_boundary(m²·K/W)
复合材料性能:- 增强因子计算:κ_composite/κ_matrix比值(≥2)
- 界面结合强度:粘结能(J/m²)
检测范围
1.单层石墨烯薄膜:基于CVD法生长样品,检测重点包括面内热导率各向同性验证及表面缺陷对热扩散的影响
2.少层石墨烯片材:层数2~10层机械剥离材料,侧重跨层热阻测量和层间耦合效应分析
3.石墨烯纳米带:宽度100nm以下带状结构,检测重点为边缘效应热导率降低及量子尺寸约束
4.石墨烯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: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基体,关注热界面材料热导率提升效率和填料分散均匀性
5.石墨烯气凝胶:多孔三维网络结构,侧重孔隙率对有效热导率的折算及绝热性能测试
6.石墨烯涂层材料:金属或陶瓷基底涂层,检测重点为涂层-基底热匹配性及厚度依赖性热阻
7.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:TIM片或膏状产品,测试接触热阻最小化和高温稳定性
8.石墨烯纤维:连续纺丝纤维,关注轴向热导率定向传输及机械强度耦合测试
9.石墨烯量子点:粒径<10nm纳米颗粒,检测重点为量子受限热导率异常及荧光热效应
10.还原氧化石墨烯:化学还原样品,侧重残留含氧基团对热导率衰减的定量分析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22007-2:2022塑料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的测定—瞬态平面热源法
- ASTME1225-21稳态纵向热流法测定固体热导率的标准试验方法
- ASTME1461-13激光闪光法测定热扩散系数的标准规程
- ISO8301:2021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相关特性的测定—热流计法
国家标准:- GB/T10297-2015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方法—热线法
- GB/T3399-2022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—稳态热板法
- GB/T11205-2021橡胶热导率的测定
- GB/T7991-2020金属材料热扩散系数的测定—激光脉冲法(与ISO类似但样品尺寸要求更严)
国际标准如ISO22007-2采用瞬态法快速测量,而GB/T10297侧重稳态热线法;ASTME1225规定纵向热流精度高,GB/T7991激光法与ISO22007-2原理一致但校准差异显著;电热耦合测试在ISO无专用标准,需结合ASTMF76电导率方法
检测设备
1.激光闪光分析仪:LFA467HyperFlash型(温度范围-100~1000℃,热扩散精度±3%)
2.稳态热导率测量系统:TPS2500SHotDisk(样品尺寸φ30mm,热导率范围0.005~500W/m·K)
3.原子力显微镜:BrukerDimensionIcon(分辨率0.1nm,扫描范围90μm×90μm)
4.拉曼光谱仪:RenishawinViaQontor(激光波长532nm,光谱分辨率1cm⁻¹)
5.扫描电子显微镜:HitachiSU5000(放大倍数10~1000000×,加速电压0.5~30kV)
6.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:ThermoScientificK-Alpha(元素检测限0.1at%,深度剖析能力)
7.热重分析仪:TAInstrumentsQ500(温度精度±0.1℃,气氛控制N₂或Air)
8.万能材料试验机:Instron5944(载荷范围0.02~50kN,应变率控制0.001~2000mm/min)
9.低温恒温系统:JanisSHI-4-1(温度范围4~475K,控温稳定性±0.1K)
10.红外热像仪:FLIRX8500sc(热灵敏度<20mK,空间分辨率640×512像素)
11.四探针电阻测试系统:LucasLabsPro4(电流范围1nA~100mA,接触电阻校准)
12.真空热处理炉:MTIGSL-1700(最高温度1700℃,真空度≤10⁻⁶Pa)
13.差示扫描量热仪:PerkinElmerDSC8500(比热容精度±2%,温度扫描速率0.1~100K/min)
14.纳米压痕仪:HysitronTI950(载荷范围1nN~10mN,硬度分辨率0.1%)
15.光谱椭偏仪:J.A.WoollamM2000U(厚度测量精度±0.1nm,波长范围190~1700nm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