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力学性能检测:
- 抗压强度:值≥50kPa(参照ISO2234:2000)
- 屈服强度:≥30MPa,断后伸长率≥5%
物理性能检测:- 厚度变化率:揉搓后减少≤5%,密度偏差±0.05g/cm³
- 表面完整性:无破裂或分层现象
耐揉搓性能检测:- 揉搓次数:循环次数≥100次(参照ASTMD5276)
- 揉搓后抗压保持率:≥90%初始值
环境适应性检测:- 温度影响:-20°C至50°C范围内强度变化率≤10%
- 湿度影响:相对湿度80%下抗压强度下降≤15%
材料强度测试:- 拉伸强度:≥20MPa(参照GB/T1040.2-2006)
- 撕裂强度:≥5N/mm
表面特性检测:- 表面粗糙度:Ra值≤0.5μm,摩擦系数μ≤0.3
- 光泽度:变化率≤10%
化学性能检测:- 耐化学性:酸碱暴露后强度保持率≥85%
- 透气性:值≤10cm³/m²/day
耐久性检测:- 疲劳寿命:循环次数≥500次,UV老化后强度衰减≤20%
密封性能检测:- 密封强度:≥15N/cm,泄漏率≤0.1ml/min
安全性能检测:- 迁移量:食品接触材料限值≤0.01mg/dm²,有害物质含量如铅≤0.01ppm
检测范围
1.瓦楞纸板:重点检测揉搓后抗压强度衰减和厚度变形,确保运输抗压稳定性
2.塑料薄膜(如PE/PP):侧重揉搓后撕裂强度和密封完整性,防止包装失效
3.铝箔复合材料:检测耐揉搓后阻隔性能变化和层间结合强度
4.纸塑复合材料:测试揉搓后分层风险和抗压承载能力
5.泡沫包装材料:关注揉搓后缓冲性能变化和压缩回弹率
6.生物降解材料:检测环境湿度下揉搓后强度保持率
7.硬质塑料容器:揉搓模拟后抗压强度和表面裂纹
8.软包装袋:侧重揉搓后密封失效和抗压变形
9.标签材料:检测揉搓后粘附力变化和印刷完整性
10.涂层包装材料:测试揉搓后涂层脱落风险和耐候性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2234:2000包装—完整、填充的运输包装件—压缩试验
- ASTMD5276包装材料揉搓试验方法
- ISO1924-2:2008纸和纸板—拉伸强度测定
国家标准:- GB/T4857.4-2008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4部分: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的抗压和堆码试验
- GB/T1040.2-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: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
- GB/T8808-1988软质复合包装材料剥离强度试验方法
国际标准如ISO2234采用恒定加载速率(5mm/min),而国家标准GB/T4857.4允许速率范围(1-10mm/min),导致数据可比性需校准;ASTMD5276揉搓方法指定循环频率(1Hz),与GB标准湿度控制差异影响环境适应性结果
检测设备
1.万能材料试验机:UTM-100型(载荷范围0.1-100kN,精度±0.5%)
2.揉搓试验仪:RT-200型(循环次数1-1000次,频率1Hz)
3.压缩试验机:CT-50型(最大载荷50kN,位移分辨率0.01mm)
4.厚度计:TH-10型(量程0-10mm,精度±0.01mm)
5.密度计:DE-5型(测量范围0.5-5g/cm³,误差±0.001g/cm³)
6.环境试验箱:ETC-300型(温度范围-40°C至100°C,湿度10-95%RH)
7.表面粗糙度仪:SR-100型(Ra分辨率0.001μm)
8.摩擦系数测试仪:FC-50型(载荷0-50N,速度10-500mm/min)
9.化学暴露设备:CE-200型(酸碱浓度0-10%,暴露时间可调)
10.UV老化箱:UV-100型(辐照度0-100W/m²,波长290-400nm)
11.密封强度测试仪:SS-30型(拉力范围0-300N,精度±1%)
12.泄漏检测仪:LD-50型(灵敏度0.01ml/min,压力范围0-10bar)
13.迁移量检测设备:MD-10型(检测限0.001mg/dm²,适用食品接触材料)
14.光谱分析仪:SA-500型(波长范围200-800nm,分辨率0.1nm)
15.显微镜:MI-200型(放大倍数50-1000×,用于表面缺陷观察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