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水分含量检测:
- 总水分:百分比(如≤10%)、干燥失重(参照ISO712)
- 游离水分:含量(≤5%,参照GB/T5009.3)
- 吸附水分:吸附量(g/100g,参照ASTMD2216)
湿度检测:- 相对湿度:RH值(范围30-80%)
- 绝对湿度:水分浓度(g/m³)
- 露点温度:阈值(如-40°C至50°C)
吸附水分特性:- 吸附等温线:平衡水分含量(mg/g)
- 解吸附速率:时间曲线(min⁻¹)
结晶水分分析:- 结晶水含量:百分比(如5-15%)
- 水分结合能:能量值(kJ/mol)
水分活度测定:- 水分活度值:AW(0.0-1.0,参照ISO21807)
- 渗透压:kPa值
水分分布检测:- 空间分布:均匀度指数(0-1scale)
- 深层水分:穿透深度(mm)
水分蒸发速率:- 蒸发量:g/h(环境条件25°C)
- 干燥时间:小时(至恒重)
水分渗透性测试:- 渗透系数:cm²/s(参照ASTME96)
- 阻隔性能:等级(1-5级)
结合水分检测:- 结合水含量:百分比(如≤3%)
- 结合强度:粘结力(N/m²)
水分敏感性测试:- 敏感性指标:变化率(%)
- 临界水分阈值:值(如8%)
检测范围
1.食品材料:涵盖谷物、肉类等,重点检测水分活度以防腐及货架期测试
2.药品制剂:包括片剂、粉末等,侧重结晶水分对稳定性的影响
3.土壤样品:涉及农业土壤,检测吸附水分以优化灌溉需求
4.建筑材料:如混凝土、木材等,关注游离水分对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
5.纺织品:包括棉、丝等,测定水分蒸发速率以测试舒适性
6.化学品:如溶剂、粉末等,重点检测总水分防止化学反应失控
7.纸张制品:涵盖书写纸、包装纸等,侧重水分分布影响机械性能
8.化妆品:如乳液、粉底等,检测结合水分以确保产品质地稳定性
9.金属材料:包括合金、涂层等,关注水分渗透性以防腐蚀
10.电子产品:如电路板、封装材料等,检测湿度敏感性以预防故障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712:2018谷物水分测定方法
- ASTMD2216-19土壤水分含量测试标准
- ISO21807:2004微生物水分活度测定
- ASTME96-22材料水蒸气透过率试验
国家标准:- GB/T5009.3-2016食品水分测定方法
- GB/T17669.2-2021建材干燥收缩试验
- GB/T2918-2019塑料水分含量测试
- GB/T18883-2022室内空气湿度测定
(国际标准如ISO712采用烘箱干燥法,而GB/T5009.3引入快速红外法;ASTME96使用杯法测渗透,GB/T17669.2优化温控条件)
检测设备
1.水分分析仪:METTLERHX204型(精度±0.1%,量程0-100%)
2.湿度计:VaisalaHM70型(范围0-100%RH,分辨率0.1%)
3.KarlFischer滴定仪:Metrohm870型(检测限0.001%,自动滴定)
4.烘箱干燥设备:MemmertUF110型(温度范围30-300°C,均温±1°C)
5.红外水分测定仪:SartoriusMA35型(快速测定,时间≤5min)
6.气相色谱仪:Agilent8890型(水分分离,精度±0.01%)
7.水分活度仪:RotronicHC2型(AW范围0.00-1.00,校准误差±0.01)
8.渗透测试仪:LabthinkW3型(透湿率0.01-10000g/m²/d)
9.蒸发速率计:CSCEV400型(测量速率0.1-10g/h)
10.微量天平:SartoriusCPA225D型(称量精度0.0001g)
11.环境模拟箱:EspecPL-3型(温湿度控制20-98%RH)
12.水分分布扫描仪:Brukerminispec型(空间分辨率0.1mm)
13.光谱分析仪:PerkinElmerLambda型(近红外水分检测)
14.离心机:Eppendorf5810型(分离水分,转速100-15000rpm)
15.恒温恒湿箱:BinderKBF型(稳定性±0.5°C,湿度±2%RH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