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析研究所CMA实验室进行的玉米漆涂料检测,可测样品:自愈型玉米漆基涂料、黑板墙面玉米漆基涂料、陶瓷玉米漆基涂料等,会为您提供耐酸腐蚀试验、耐酸碱性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等。等检测服务,并出具严谨、合规、标准的第三方检测报告。
检测范围
自愈型玉米漆基涂料、环保玉米漆基涂料、管道用玉米漆基涂料、内墙玉米漆基涂料、黑板墙面玉米漆基涂料、组合物检测、陶瓷玉米漆基涂料、分散剂、表面工件、糠醇及糠醇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
检测项目
耐高温性能、耐酸腐蚀试验、附着力测试、高耐候性、抗汽蚀测试、干燥时间、粘度、比重、PH值、固含量、附着力、耐水性、耐油性、耐酸碱性、耐磨性、耐候性、膜厚、光泽度、色差、溶剂残留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、污染物含量等。
技术相关、费用详情或其他测试项目请咨询工程师!
参考周期:常规测试7-15工作日,加急测试5个工作日.

检测仪器(部分):
紫外-可见分光光度计、拉曼光谱仪、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、能谱仪(EDS)、粘度计、流变仪、扫描电镜(SEM)、光学显微镜、热重分析仪(TGA)、差示扫描量热仪(DSC)、气相色谱仪(GC)、液相色谱仪(HPLC)、红外光谱仪(FTIR)、质谱仪(MS)等。



检测详情(部分):
粘度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的粘度,以确定其涂覆性能和施工性能。
干燥时间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的干燥时间,以测试其在实际使用中的效率和速度。
膜厚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施工后的膜厚,以确保其涂覆效果和产品质量。
色差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的色差,以保证其颜色一致性和稳定性。
粘附性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的粘附性,以测试其在不同材质表面上的附着力。
耐水性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的耐水性能,以测试其在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。
挥发性检测:检测玉米漆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(VOC)的含量,以确保其环保性。
其他检测:如玉米漆涂料的PH值、密度、硬度、耐磨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检测。
参考标准
GB 4806.10-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
07CJ10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建筑构造-RG防水涂料
10CJ21 喷涂高分子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建筑构造-MCT喷涂速凝防水涂料
17CJ10-1 LEAC丙烯酸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用构造
AQ 3040-2010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指南
AQ 5204-2008 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
AQ 5216-2013 涂料与辅料材料使用安全通则
CB/T 4184-2011 船舶涂料修补性能测定法
CB/T 4340-2013 海洋工程用玻璃鳞片涂料施工工艺
CNCA 12C-049-2008 装饰装修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溶剂型木器涂料产品
CNCA-CGP-02-2020 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涂料
CSC/T 2203-200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 环保产品认证技术要求
CY/T 196-2019 网版印刷 服装涂料印花过程控制要求及检验方法
DB11/ 1245-2015 建筑防火涂料(板)工程设计、施工与验收规程
DB11/ 1983-2022 建筑类涂料与胶粘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限值标准
DB11/T 1343-2016 建筑内外墙涂料施工及验收规程
DB11/T 1508-2017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技术规程
DB11/T 851-2021 聚脲防水涂料应用技术规程
JG/T 415-2013 建筑防火涂料有害物质限量及检测方法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服务优势
1、实验室拥有CMA资质,可承接大型检测、高科技试验认证。
2、初检样品,与您讨论项目详情,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。
3、实验室提供编写MSDS报告以及TDS报告服务。
4、检测试验领域广,适用标准包括国标、行标、企标、地标,也可进行非标试验。
5、周期短,费用低,方案全。
6、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,数据更加科学准确。
7、全国上门取样/现场见证试验。
8、资质全,团队强,后期服务体系完善。
9、在线工程师一对一服务。
测试流程
1、与工程师沟通,确定具体的试验方案,我方报价;
2、双方签订委托书,我方接收样品;
3、进行细节沟通,我方进行试验测试;
4、试验测试完成,出具检测测试报告;
5、委托完成,我方提供售后服务。

仪器设备(部分)
包括但不限于:
1、可程式高低温试验箱、电液伺服动静疲劳试验机、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;
2、氦质谱检漏仪、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;
3、氙灯老化机、紫外老化机、原子吸收光谱仪、红外测油仪、全谱高分辨率光谱仪;
4、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、离子色谱仪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、二氧化碳培养箱;
5、氙灯老化机、紫外老化机、原子吸收光谱仪、气相色谱仪、实验动物全身吸入暴露系统等。


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