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隔音性能:
- 空气声隔声量:Rw≥35dB(参照ISO717-1)
- 撞击声改善量:ΔLw≥18dB
- 隔声指数:STI≥0.6
吸声性能:- 噪声降低系数:NRC≥0.6(ASTMC423)
- 吸声系数:αat500Hz≥0.7
- 频率响应带宽:100-5000Hz
振动特性:- 振动传递率:TVR≤0.3
- 共振频率:fr≤50Hz
- 阻尼比:ζ≥0.05
声传输损失:- 声音传输损失值:STL≥30dB
- 插入损失:IL≥25dB
- 泄漏声压级:Lp≤40dB
冲击噪声抑制:- 冲击声压级:Lpn,w≤65dB
- 冲击改善量:ΔL≥15dB
材料共振:- 谐振频率范围:20-100Hz
- 模态阻尼系数:MDC≥0.1
声阻抗:- 特性阻抗:Z≥400Rayl
- 阻抗匹配度:IM≥0.8
噪声辐射:环境适应性:- 温湿度影响系数:THIc≤0.1
- 老化稳定性:声学衰减≤5%
结构特性:- 密度相关声学性能:ρ≥60kg/m³
- 厚度声学增益:每增加10mm,ΔNRC≥0.1
检测范围
1.天然乳胶床垫:测试多孔结构对吸声性能的影响,重点检测噪声降低系数和环保声学稳定性
2.合成乳胶床垫:侧重隔音性能和耐久性测试,检测合成材料在声传输损失和振动抑制中的表现
3.混合乳胶床垫:分析复合层声学耦合效应,重点检测冲击噪声改善量和共振频率
4.高密度乳胶床垫:密度≥80kg/m³,侧重声阻抗和隔声量测试,测试高密度对声学屏障的提升
5.中密度乳胶床垫:密度60-80kg/m³,检测吸声系数和环境适应性,确保声学性能在温湿度变化中的一致性
6.低密度乳胶床垫:密度≤60kg/m³,测试轻质材料的振动特性和噪声辐射水平
7.多层结构乳胶床垫:测试层间声学阻抗匹配,重点检测声音传输损失和插入损失
8.抗菌处理乳胶床垫:测试涂层对吸声性能的影响,检测噪声降低系数衰减≤10%
9.防火性能乳胶床垫:侧重材料阻尼和冲击噪声抑制,检测阻燃剂对声学稳定性的作用
10.定制形状乳胶床垫:测试几何结构对共振频率和声功率级的影响,重点检测边缘声泄漏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717-1:2020建筑声学-隔声评级
- ISO354:2003声学-混响室吸声测量
- ISO10140-2:2021建筑构件隔声实验室测量
- ASTMC423-17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测定
国家标准:- GB/T19889.3-2005建筑隔声测量规范
- GB/T20247-2006声学-混响室法吸声系数测量
- GB/T50121-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
- GB/T25098-2010材料阻尼性能测试方法
(差异说明:GB标准要求测试环境温度为23±2°C、湿度50±10%,而ISO标准允许更宽范围15-30°C;GB隔声测试采用固定声源位置,ISO使用多点平均法)
检测设备
1.声级计:2260型(频率范围20Hz-20kHz,精度±0.5dB)
2.隔声测试箱:STC-100型(测试频率63-4000Hz,隔声量范围0-50dB)
3.混响室:RC-50型(容积50m³,背景噪声≤20dB)
4.振动台:VT-300型(最大加速度10g,频率范围5-3000Hz)
5.频谱分析仪:SA-4000型(分辨率1Hz,动态范围120dB)
6.加速度计:AC-100型(灵敏度100mV/g,频率响应0.5-5000Hz)
7.数据采集系统:DAQ-8000型(采样率200kHz,通道数16)
8.声学相机:AC-200型(成像分辨率1024x768,频率范围100-10000Hz)
9.阻抗管:IT-300型(管径100mm,测试频率50-6400Hz)
10.冲击锤:IH-50型(力范围0.1-1000N,频率响应10-5000Hz)
11.噪声发生器:NG-100型(输出声压级30-100dB,频率精度±1%)
12.温湿度控制室:THC-200型(温度范围-20°C至80°C,湿度控制10-90%)
13.校准装置:CAL-500型(校准精度±0.2dB,参考标准IEC61672)
14.软件分析系统:SAS-1000型(FFT分析,符合ISO标准处理算法)
15.声功率测试系统:SPW-300型(测量范围30-130dB,精度±0.8dB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