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冲击性能检测:
- 冲击能量吸收:最小吸收能量≥150J(参照ISO12543)
- 破碎模式分类:类型I-III分类(碎片直径≤25mm)
- 残余强度:抗压强度≥50MPa
物理特性检测:- 厚度公差:允许偏差±0.3mm
- 表面硬度:维氏硬度≥550HV
- 密度测定:标准值2.5g/cm³±0.1
力学强度检测:- 弯曲强度:最小值120MPa(参照GB15763)
- 抗拉强度:屈服强度≥100MPa
耐候性检测:- 温度循环试验:-40°C至80°C耐受性
- 湿度老化:相对湿度95%下500小时无退化
光学性能检测:- 透光率:可见光透射比≥85%
- 折射率:标准值1.52±0.01
化学稳定性检测:- 酸碱耐受性:pH2-12溶液浸泡无腐蚀
- 成分分析:SiO₂含量≥72wt%
防火性能检测:- 耐火极限:≥60分钟完整性
- 热稳定性:800°C下无爆裂
安全性能测试:- 碎片粘连率:≥95%碎片附着PVB膜
- 冲击后完整性:无贯穿性破裂
环境耐久性检测:- 紫外线老化:QUV测试500小时无泛黄
- 盐雾试验:240小时无腐蚀
碎片分析检测:- 碎片尺寸分布:最大碎片面积≤10cm²
- 边缘锋利度:钝角处理符合标准
检测范围
1.夹层安全玻璃:应用于建筑幕墙和汽车挡风玻璃,重点检测PVB中间层冲击后碎片粘连性能和残余强度
2.钢化玻璃:用于门窗和隔断,侧重冲击后碎片尺寸分布控制和小颗粒碎片比例
3.浮法玻璃:基础平板玻璃产品,检测重点为厚度均匀性和冲击能量吸收能力
4.热处理玻璃:包括热强化类型,强调冲击后破裂模式和耐热应力性能
5.防火玻璃:用于消防分区,检测核心为耐火极限和高温冲击后完整性
6.汽车挡风玻璃:专用于车辆前窗,重点测试抗飞石冲击能力和光学畸变控制
7.建筑幕墙玻璃:高层建筑应用,侧重风压冲击耐受性和碎片安全分布
8.防盗玻璃:安防领域产品,检测冲击后抗穿透性和多层结构完整性
9.电子显示玻璃:用于屏幕基板,重点测试薄型玻璃冲击脆性和碎片控制
10.特种安全玻璃:包括防弹类型,核心检测为高能冲击吸收和碎片无害化处理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12543-4:2011建筑玻璃冲击试验方法(规定霰弹袋直径和冲击高度)
- ASTMC1048-18热处理玻璃安全性能测试(采用固定质量冲击体)
- EN12600:2002建筑玻璃摆锤冲击测试(基于能量等级分类)
国家标准:- GB15763.2-2005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部分:钢化玻璃(冲击能量设定低于ISO标准)
- GB/T9963-2020钢化玻璃抗冲击性能测试(碎片分析方法不同ASTM)
- GB/T11944-2012夹层玻璃冲击试验(采用特定霰弹袋规格)
检测设备
1.冲击测试机:ModelIT-500(冲击能量范围0-500J,精度±1%)
2.高速摄像机:ModelHC-Pro(帧率10000fps,分辨率1920x1080)
3.维氏硬度计:ModelHV-2000(载荷范围10-1000g,精度±2%)
4.光谱分析仪:ModelSA-300(检测限0.001%,波长范围200-800nm)
5.显微镜系统:ModelMS-400(放大倍数100-1000X)
6.环境试验箱:ModelET-100(温度范围-70°C至150°C)
7.万能材料试验机:ModelUTM-50(载荷范围1-50kN,精度±0.5%)
8.厚度测量仪:ModelTM-10(分辨率0.01mm,量程0-50mm)
9.光学透射仪:ModelOT-200(光波长380-780nm,精度±0.5%)
10.化学分析设备:ModelCA-150(酸碱滴定精度±0.1pH)
11.防火测试炉:ModelFT-300(最高温度1200°C,升温速率标准)
12.碎片分析系统:ModelFA-100(图像识别分辨率0.1mm)
13.耐久性测试仪:ModelDT-80(盐雾浓度5%,湿度控制95%)
14.安全测试装置:ModelSE-60(冲击后完整性扫描)
15.数据采集单元:ModelDA-40(采样频率1kHz,通道数16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