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碱值测定:
- 总碱值:[参数mgKOH/g](参照ASTMD2896)
- 碱值保留率:[参数%]
酸值测定:- 总酸值:[参数mgKOH/g](参照ASTMD664)
- 强酸值:[参数mgKOH/g]
水分检测:- 含水量:[参数ppm](参照ASTMD6304)
- 水分活度:[参数%RH]
粘度测试:- 运动粘度:[参数cSt](参照ASTMD445)
- 粘度指数:[参数VI]
氧化稳定性:- 旋转氧弹值:[参数min](参照ASTMD2272)
- 沉积物含量:[参数mg/100mL]
金属含量分析:- 钙含量:[参数ppm](参照ASTMD5185)
- 锌含量:[参数ppm]
杂质监测:- 颗粒计数:[参数个/mL](参照ISO4406)
- 空气释放性:[参数min]
腐蚀性测试:- 铜片腐蚀等级:[参数1a-4c](参照ASTMD130)
- 锈蚀评级:[参数0-10级]
添加剂消耗:热稳定性:检测范围
1.汽油发动机油:重点检测碱值衰减率和氧化产物积累,确保抗酸腐蚀性能。
2.柴油发动机油:侧重碱值保持性及酸值增长监控,测试高硫燃料影响。
3.齿轮油:监测碱值变化和抗磨性关联,防止齿面腐蚀失效。
4.液压油:关注碱值稳定性与水分含量交互作用,保障系统密封性。
5.汽轮机油:检测碱值衰减和油泥形成趋势,优化高温运行寿命。
6.压缩机油:重点检测酸碱平衡和氧化稳定性,防止空气压缩机腐蚀。
7.变压器油:相关碱值测试用于酸值控制,测试绝缘性能退化。
8.工业循环油:多样化应用下碱值为核心指标,监测添加剂消耗速率。
9.船用润滑油:高碱值要求下检测抗海水腐蚀性,确保船舶引擎防护。
10.生物基润滑油:碱值测定测试生物降解速率,对比矿物油性能差异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D2896石油产品碱值滴定法
- ISO3771石油产品电位滴定碱值测定法
- ASTMD664石油产品酸值电位滴定法
- ISO4406液压油颗粒计数法
国家标准:- GB/T7304石油产品碱值测定电位滴定法
- GB/T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
- GB/T11133润滑油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法
- GB/T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
ASTMD2896使用氯仿溶剂体系,而GB/T7304改为异丙醇体系以提高安全性;ISO4406颗粒分级标准与GB方法在尺寸分类上存在差异。
检测设备
1.自动电位滴定仪:TitroLine7000(精度±0.005mL,温度范围0-100°C)
2.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:AquaMaxKF(检测限1ppm,电解电流精度±1μA)
3.运动粘度计:ViscoClockPro(粘度范围0.5-10000cSt,控温±0.01°C)
4.旋转氧弹仪:Oxitest300(压力范围0-1500kPa,转速1500rpm)
5.直读光谱仪:SpectraLabHD(波长190-800nm,分辨率0.1nm)
6.颗粒计数器:ParticleCheckXL(尺寸检测0.5-100μm,流量10mL/min)
7.密度计:DensitoMasterPro(密度范围0.65-3.00g/cm³,精度±0.0001g/cm³)
8.铜片腐蚀试验仪:CorroTester(温度控制±0.5°C,时间设定1-24h)
9.红外光谱仪:InfraScanFTIR(波数范围4000-400cm⁻¹,分辨率4cm⁻¹)
10.酸值测定仪:AcidPro500(滴定体积范围0.1-50mL,精度±0.01mL)
11.氧化稳定性分析仪:ThermoOx200(温度范围50-200°C,氧压控制±1kPa)
12.空气释放性装置:AirReleaseSystem(符合ISO9120,释放时间测量0-60min)
13.沉积物离心机:SludgeMaster(离心力1000-5000g,容量6×50mL)
14.粘度指数计算器:VICalcSoftware(基于ASTMD2270,输入温度-40-150°C)
15.总碱值快速分析仪:RapidBNPro(测量时间<3min,精度±5%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