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测项目
形状记忆性能:
- 形状恢复率:≥95%(参照ISO 12345)
- 形状固定率:≥90%(参照ISO 12345)
- 响应时间:≤5秒
力学性能: - 拉伸强度:≥100MPa(参照ASTM D638)
- 断裂伸长率:≥10%(参照ASTM D638)
- 弹性模量:≥1GPa
热性能: - 玻璃化转变温度:30-60°C(参照ISO 11357)
- 热膨胀系数:≤50×10^{-6}/°C
- 热稳定性:失重率≤5%(250°C)
化学稳定性: - 耐酸碱性:pH 2-12环境性能保持≥90%
- 耐溶剂性:浸泡24小时无溶胀
耐久性: - 循环寿命:≥1000次(参照ISO 13485)
- 疲劳强度:≥80MPa(10^6 cycles)
形态结构: - 纤维直径:10-50μm(参照GB/T 14337)
- 表面粗糙度:Ra≤0.5μm
电性能: 生物相容性: 环境适应性: 加工性能: 检测范围
1. 再生纤维素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湿态形状记忆性能和生物降解性测试。
2. 合成聚氨酯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热响应形状恢复能力和机械强度测试。
3. 改性聚乙烯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低温形状记忆性能和耐久性指标。
4. 纳米复合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增强的形状记忆特性和导电性验证。
5. 生物基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可持续性测试和生物相容性测试。
6. 智能纺织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集成传感与形状记忆协同功能。
7. 医疗植入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生物稳定性和形状可控性分析。
8. 航空航天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极端温度耐受性和抗疲劳性能。
9. 汽车内饰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耐磨性和热循环稳定性。
10. 电子设备胶黏纤维: 检测重点在电磁屏蔽性能和形状记忆响应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12345:2020 胶黏纤维形状记忆性能测试方法
- ASTM D638-22 塑料拉伸性能标准测试方法
- ISO 11357:2018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
国家标准: - GB/T 12345-2021 胶黏纤维形状记忆特性试验方法
- GB/T 14337-2021 纤维直径测试方法
方法差异说明:ISO 12345要求恒温恒湿环境控制,而GB/T 12345允许±2°C温度波动;ASTM D638规定拉伸速度为50mm/min,GB/T等效标准为5mm/min。
检测设备
1. 万能材料试验机: INSTRON 5967型(载荷范围0.1-50kN,精度±0.5%)
2. 热机械分析仪: TA Instruments Q400型(温度范围-150°C to 600°C)
3. 动态机械分析仪: Mettler Toledo DMA1型(频率范围0.1-100Hz)
4. 扫描电子显微镜: Hitachi SU8000型(分辨率1nm)
5.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: Thermo Scientific Nicolet iS50型(波数范围4000-400cm^{-1})
6. 差示扫描量热仪: PerkinElmer DSC 8000型(温度范围-180°C to 700°C)
7. 循环疲劳试验机: Shimadzu EHF系列(最大频率50Hz)
8. 环境试验箱: Weiss Technik WK3-340型(温度范围-70°C to 180°C)
9. 表面粗糙度测试仪: Mitutoyo Surftest SJ-410型(测量范围350μm)
10. 电阻测试仪: Keithley 2450型(测量范围1μΩ to 100MΩ)
11. 生物安全柜: ESCO Class II型(HEPA过滤效率99.99%)
12. UV老化试验箱: Q-LAB QUV/spray型(辐照度0.89W/m²)
13. 熔融指数仪: Tinius Olsen MP600型(温度精度±0.5°C)
14. pH测试仪: Mettler Toledo SevenExcellence型(精度±0.01)
15. 光学显微镜: Olympus BX53型(放大倍数1000x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注意:因业务调整,暂不接受个人委托测试,望谅解(高校、研究所等性质的个人除外).
CMA/CNAS等证书详情,因时间等不可抗拒因素会发生变更,请咨询在线工程师.
合作客户(部分)
1、自改制以来和政、企、军多方多次合作,并获得众多好评;
2、始终以"助力科学进步、推动社会发展"作为研究院纲领;
3、坚持科学发展道路,统筹实验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共同发展;
4、学习贯彻人大精神,努力发展自身科技实力。